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2019新款潛水泵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2019新款潛水泵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潛水泵那么多型號?怎么選擇自己適合的?有誰知道嗎?
潛水泵那么多型號?怎么選擇自己合適的型號?
應“海闊天空207449806”的邀請
答:潛水泵的主要參數有:
■①使用的電源電源,它有單相交流220V或三相交流電源3×380V兩種;那么你在選擇購買潛水泵時得首先考慮自己的電源適配情況。
■②潛水泵的功率,單相電源的潛水泵的功率正常情況下,估計不超過750W,一般幾十瓦至750W。而三相交流電的潛水泵的功率從幾十瓦至幾個千瓦。
■③潛水泵的揚程,就是潛水泵放在水井里面至需要正常到達的用水的地方的高度;如果選擇的揚程太小,則潛水泵無法將水井的水抽上來。低揚程有8米、中等揚程17米、23米、高揚程32、42米等。
■④潛水泵的流量→指它每分鐘可以抽多少立方3的水的能量。如果選擇的潛水泵流量過小,則不能滿足快速達到目的的效果。
流量有240L/min、650L/min、830L/min等。
■⑤潛水泵的出水口徑→這個得根據需要上述幾條的參數,來合理選擇口徑,揚程越高則口徑相對來說就小;流量大的潛水泵出水口徑則大,它們之間是相互相成的。
正常口徑都是采用英寸表示,有1右1/2英寸、2英寸、2右1/2英寸、3英寸、4英寸等。
■⑥性價比→國內生產潛水泵廠家太多,正規生產廠家的潛水泵的質量值得擁有,但是其價格上比小小作坊廠家的潛水泵貴些。潛水泵電機采用純銅漆包線的,外殼采用不銹鋼的比較經久耐用。
這就得靠購買者來確定了。
知足常樂于上海2019.8.25日
黃顙魚容易得哪些病?
水產養殖中,病害最多的細菌性感染所致,其他還有寄生蟲、病毒、中毒等。細菌性疾病多是條件致病,寄生蟲寄生最容易引起其他病原體的感染,有的病毒性疾病是沒有治療方法的。
黃顙魚,我們這也叫黃辣丁,其常見病害如下:
一、腸炎病
水產養殖中,腸炎病發病較為廣泛,并沒有多少品種的限制。發病時,肛門紅腫充血,輕壓腹部有黃綠色帶血液體流出,解剖觀察腸道有充血發炎癥狀。
預防措施:保持水質清潔;定期消毒;定期投喂大蒜素;注意餌料清潔度。
二、爛鰓病
引起爛鰓的原因很多,比如細菌感染、寄生蟲、PH值太高或太低等。有時候,爛鰓的原因是多重的,比如寄生蟲感染后,細菌也回來來感染。所以,爛鰓病還是比較難治療的,最好是做好預防工作:
一是用定期用漂白粉或五倍子液消毒;二是定期投喂大蒜素;三是投喂水產多維,加快修復損傷機體,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寄生蟲病
小瓜蟲、車輪蟲、錨頭鳋是最常見的寄生蟲病害。寄生蟲最大的威脅是造成魚體損傷,繼而再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甚至引起多癥并發。
預防:定期殺蟲,定期消毒。
四、水霉
水霉大家比較熟悉,它也比較頑固。水霉最大的發病誘因是魚體受傷,比如機械損傷、魚體擦碰、魚互相追咬、寄生蟲等。
預防:運輸、搬運時動作要輕盈快速;控制養殖密度;定期殺蟲;定期消毒殺菌。
五、“脂肪肝”
我們在養殖過程中,往往為了加緊培育,會大量投喂飼料,造成營養過剩,形成“脂肪肝”。
預防:定質定量投喂;使用保肝利膽藥物。
還有其他疾病,請大家留言交流討論,相互學習。
黃顙魚,俗稱:黃姑、黃臘丁。在長江、珠海、黑龍江流域的江河相通的湖泊等水域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種群。是我國淡水水體分布較廣的小型經濟魚類,其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過去市場上的黃顙魚主要來源與湖泊、水庫、河流等自然水域,但由于天然產量逐年下降,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極大的刺激了養殖業的發展。黃顙魚池塘養殖、營養需要和配合飼料等取得了成功,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不容忽視。
黃顙魚的常見疾病如下:
1)出血性水腫病:由細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表泛黃,黏液增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外翻;頭部充血,膽汁外滲。防治方法:密切關注水質情況,保持良好的環境條件,適當降低魚苗放養密度。
2)腸炎病:由點狀產氣單孢桿菌感染引起。病魚撥開腹部,患病較輕的魚體食道和前腸充血發炎,嚴重者全腸發炎呈淺紅色,血膿充塞腸管。防治方法:池塘徹底消毒,不投喂霉變腐敗的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1%的食鹽或0.1%的鮮大蒜汁進行投喂。
3)小瓜蟲病:由多子小瓜蟲寄生引起。在疾病魚的體表肉眼可見小白點,嚴重時體表覆蓋了一層白色薄膜。防治方法:用每立方米50~60克甲醛浸洗魚體10~15分鐘,同時,發病魚池用甲醛消毒。
4)錨頭騷病:由錨頭騷寄生引起。發病初期,病魚呈急躁不安、游動遲緩、魚體消瘦等現象。防治方法:用90%晶體美曲膦酯全池潑灑,使池水濃度為每立方米0.3~0.4克,療效顯著。
大家好,我是鱔珍海味,以上是黃顙魚的各種疾病癥狀及防治方法,請大家評論點評!謝謝!
在黃顙魚養殖過程中,最容易得的就是大肚子病,而且一旦發病,死亡率非常高,解刨發現大肚子的黃顙魚肝臟腹水嚴重,還往往伴有寄生蟲,可以內服膽汁酸保肝排毒,樂暢體內外驅蟲,配合氟苯尼考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在這個時間段有一種寄生蟲極為“猖狂“,一旦發病,后果很嚴重,那就是小瓜蟲病。2019年同期,在佛山有一8畝的塘黃顙魚在小瓜蟲病發病高峰期時候一天造成雜交黃顙魚死亡量高達5千條!同樣在2018年時候,丹灶一區域高達十來塘黃顙魚同樣是死于小瓜蟲病!
大家都知道,今年暖冬,水溫回溫比較往年會快上十天半個月,這導致了小瓜蟲病比往年提前到來。據四川一養殖戶反饋,目前四川已經有個別魚塘出現黃顙魚小瓜蟲病的案例,幸虧當前水溫還比較低,白天水溫在15℃左右,活性較低,發現及時經處理之后已經基本好轉,暫時未造成大量死亡。
小瓜蟲特殊的生活史和形態結構,造就了其對外界環境極強的抵抗力,尤其是滋養體階段,一般藥物很難滲透到寄生部位。過去曾用硝酸亞汞或醋酸亞汞作為特效藥,但這些含汞制劑已經被國家列為禁用漁藥,所以治療小瓜蟲病現在沒有特效藥。不過雖說是沒有特效藥,但人們也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來治療小瓜蟲病。
小瓜蟲病的治療方法:
1辣椒和生姜。
將辣椒面和生姜加水煮沸30分鐘,連汁帶渣全池潑灑,每天潑灑1次,連用3-4次。用量為水深一米情況下,每畝辣椒面與生姜各用半斤。
2硫酸銅或食鹽。
硫酸銅或食鹽能刺激小瓜蟲脫落,并不能殺死蟲體,所以針對一些架在河道和大水庫上的網箱,可以先將網箱四周和底部用塑料布圍起來,防止網箱內外水體交換,影響藥物濃度。然后潑灑硫酸銅,氣溫稍高時可按0.5~0.6毫克/升,低溫可加量到0.6~0.7毫克/升。食鹽的話可以按照10-20 g/L潑灑。蟲體脫落后,把脫落后的小瓜蟲體用潛水泵抽出網箱外,或是移動網箱,這些脫落的小瓜蟲體只要沒有再寄生回魚體,小瓜蟲病就治住了。
3青蒿末
青蒿末拌餌對控制小瓜蟲病有較好的效果,一次量為每千克體重0.3-0.4g,每天1次,連用5-7天。研究表明0.5g/L以上濃度的青蒿末水提液對感染性幼蟲的致死率為100%,濃度達5g/L時可完全殺滅小瓜蟲成蟲和包囊。
小瓜蟲病的預防方法:
1、徹底清塘。
2、改善水質。水質清瘦時可使用有機肥及有益菌改善水質情況,預防發病。
3、定期做驅蟲,預防瓜子蟲的滋生。定期拌料內服桉樹精油制劑龍昌樂暢,安全無毒、無污染、無藥殘、不傷魚、不壞水,有效預防瓜子蟲。
4、減少魚體受傷。在拉網扦捕過程中,準備工作要做充分,動作輕快,拉網、挑選、運送各環節緊湊連貫;當水溫低于15℃時,盡量減少人為操作,防止出現應激反應;運輸時注意運輸的時間長短和密度大小;經長途運輸的魚種放養前和放養后,及時用3~5%食鹽水或消毒劑進行消毒。
5、提高魚類免疫抗病力。應在小瓜蟲病流行季節加強魚類營養,提高養殖魚類免疫抗病力。
6、適當控制養殖魚類的放養密度。
小瓜子蟲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只有樹立信心,堅持水質管理,不濫用藥,才是對付小瓜蟲病及其他疾病的關鍵。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2019新款潛水泵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2019新款潛水泵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