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深井泵與透平泵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深井泵與透平泵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石油開采出來后,為什么有個管道一直噴火?
幸虧專設了一個管道一直噴火,要不然的話,地下的石油還沒被開采出來,整個油田說不定都會被炸翻。
石油號稱“工業的血液”,汽油、塑料、合成橡膠、潤滑油等,都蘊含著石油的身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說哪一樣都離不開石油。
相信大家都從電視或者網絡上見過,在開采石油的時候,油田的旁邊都會立著一根或數根高大的管道,這些管道口的地方還在不停地噴火。
最初的時候,我以為這些管道噴火的目的,是為了燃燒一下剛開采出來的石油,看看地下的石油能不能達到純度要求。
后來我一想不是那么回事,想要檢驗石油的純度,直接拿到實驗室化驗就可以了,也沒必要立個管道讓石油一直燃燒著。
經過查閱一番資料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那么石油在開采出來后,為什么有個管道一直在噴火呢?那個噴火的管道燃燒的是不是石油?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石油是如何開采出來的
在鉆探一口油井的過程中,鉆頭鉆過的部位要及時的安放套管,這個套管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孔壁的穩定性,保證鉆孔不會塌陷。
當鉆頭達到油層的深度時,就會放下一根引油管深入到油層中,在引油管的另一頭連接著引油設備和閥門。
想要把地下的石油引到地上來,世界上常見的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利用油層的壓力
石油所在的深度原本有著巨大的地下壓力,這種壓力在沒有鉆孔的時候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一旦鉆孔完成之后,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石油在壓力的作用下,就會找到一個宣泄口,從鉆孔中源源不斷的噴出來,這就是所謂的“自噴井”。
第二種方法:注水加壓
石油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噴之后,地層的壓力就會下降,噴出來的石油會慢慢減少,甚至會停止自噴。這個時候就需要在油井的旁邊再開一個鉆孔,然后往里面注水。利用水來補充石油開采留下的空間,保持地下的壓力,讓油井繼續自噴。
第三種方法:抽油機抽油
有的油田地下的石油太粘稠,就算地下壓力夠了也無法自噴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抽油機往地表抽油了。抽油機每一次的上升和下降都會把油層里的石油提升,在單流閥的控制下,抽上來的石油不會倒流回去。簡單來說,抽油機的原理和農村壓水機抽水的原理差不多
石油開采出來后,為什么有個管道一直在噴火?燃燒的是不是石油?
其實從地底開采出來的,不光有石油,還有其它的東西。例如伴生天然氣、水等。
石油、伴生天然氣、水在被開采出來后,會通過分離技術將這三者完全分開,石油和水會用專門的儲存罐儲存,而伴生天然氣就會通過點火燃燒消耗掉。
所以油田內一直噴火的管道,燃燒的不是石油,而是伴生天然氣。
至于為什么要把伴生天然氣燃燒掉,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伴生天然氣是無色可燃性氣體。如果伴生天然氣進入到大氣中,和空氣形成一定比例后,一旦遇到明火就會產生爆炸。
一旦發生爆炸后,就會危及到油田內的工作人員和油井設備,要是在嚴重點,還會引燃從地下開采出來的石油,引發更嚴重的后果。
出于安全的角度,這些伴生天然氣會經過管道引到高處,通過點燃器點火燃燒,這樣伴生天然氣就會被消耗掉,這就是“放空燃燒”。
為什么不收集利用伴生天然氣,白白燒掉不是浪費么?
那是因為,人們覺得收集伴生天然氣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但相比較而言,油層內伴生天然氣的產出量是非常低的。每開采一噸石油,往往能伴生出幾十立方到幾百立方不等的天然氣。
如果要回收這些半生天然氣的話,那就會開展另一項大的工程,投入大量的機械設備、人員和資金。就經濟方面來說,回收少量的伴生天然氣是不劃算的,根本不值得特意的回收。
可是,每年對伴生天然氣的“放空燃燒”,不但白白浪費了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還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
2018年,全球伴生天然氣的“放空燃燒”量達到了1450億立方米,相當于中美和南美全年的天然氣消耗總量。
平均每年伴生天然氣的“放空燃燒”,會產生超過3.5億噸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
說在最后
相信大家現在已經明白了,油田上那根一直噴火的管道是為了燃燒伴生天然氣用的。雖然是出于安全的角度,對這些伴生天然氣進行“放空燃燒”,但這樣的做法既造成了環境的破壞,又讓資源白白浪費。
不過,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重視,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注重伴生天然氣浪費的問題。
就拿咱們國家的長慶油田來說,每天都可以回收近6000方的伴生天然氣,這些伴生天然氣被用于發電,每天發的電用于油田內的生產生活。
也希望各個國家能將伴生天然氣好好的利用起來,既能保護我們地球的環境,又能避免資源的浪費。
石油,主要成份是碳氫化合物,大部分地殼上層地區有石油儲存。最初人們把自然界產出的油狀可燃液體礦物稱為石油,把可燃氣體稱為天然氣,把固態可燃油質礦物稱為瀝青。隨著對這些礦物的深入研究,認識到石油、天然氣和瀝青在成因上互有聯系系,在組成上都屬于碳氫化合物,因此將它們統稱為“石油”。石油形成原因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支持前者說法的較多,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經過漫長的高溫高壓化學演化形成。石油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世界石油分布情況
據英國《金融時報》給出數據,現如今全世界石油儲量大約為2.1萬億桶,但這個數據不包括未探明和開采難度較大的石油儲量。原油的分布從總體上來看極端不平衡:約3/4的石油資源集中于東半球,西半球占1/4;從南北半球看,石油資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緯20°-40°和50°-70°兩個緯度帶內。比如:波斯灣和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北非油田、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等等。目前,全球石油資源主要分布于中東地區和美洲地區。截至2018年底,中東石油資源探明儲量8361億桶,占比48.3%。中南美洲石油探明儲量3251億桶,占比18.8%。
全世界目前已發現并開發油田共41000個,氣田約26000個,總石油儲量1368.7億噸,主要分布在160個大型盆地中。全世界可采儲量超過6.85億噸的超巨型油田有42個,巨型油田(大于0.685億噸)328個。
世界石油排名前三的大油田和我國最大油田
目前全世界開采石油的辦法只有自噴采油和人工舉升(機械式)兩種。一般在油田開采初期時采用這種采油工藝的井比較多。當油井自噴到一定程度時,油層壓力下降,不能夠自噴時,就需要上抽油機,進入機抽采油。采用這種技術采油的前提是油層有足夠的壓力。
而世界排名第一位的大油田是:加瓦爾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東部,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年產量高達2.8億噸,占整個波斯灣地區的30%,為世界第一大油田。產油層為侏羅系碳酸鹽層,深度僅2000米,油井為自噴井,原油含臘量少,多為輕質油,凝固點低于-20℃,便于運輸,令世界人民羨慕不已。還有輸油管通臘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運。
第二名:大布爾干油田,位于科威特東南部,探明儲量99.1億噸,年產7000萬噸左右。該油田也屬于自噴式油田。
第三名:博利瓦爾油田,位于委內瑞拉東部,奧里諾科平原上。多為重質油,探明儲量52億噸,年產達100萬桶。該油田屬于機械式開采油田。
而我國最大的油田是長慶油田石油年產量為5316萬噸,成為了我國第一大油田,天然氣產量達到369.43億立方米。長慶油田前景令人喜悅,新增年度石油探明儲量占中國石油年度新增儲量的1/2以上,占全國年度新增儲量的1/3以上。今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長慶油田會會一直占據我國最大油田的地位,不可撼動,大慶油田只能屈居第二名的位置。兩個油田都屬于機械式開采油田。
磕頭機工作原理(機械式開采)
磕頭機的工作原理其實很簡單。電機轉動后,會通過變速箱的曲柄連桿機構。然后帶動驢頭上下往復運動,驢頭通過抽油桿帶動井下抽油泵柱塞上下運動,即可將井下的油抽上來。在磕頭機的反復運動下,深井泵一次沖程完成一次抽油和一次放油。隨著活塞的不斷運動,游動閥和固定閥交替關閉和打開。井中的液體不斷進入工作筒,然后上升進入油桶,然后到達地面。
機械泵送的原油將首先進入分離系統。由于氣、油、水的密度不同,氣體處于頂層,然后通過輸氣管道輸送。油在中間層,進入儲油箱。水在底層,最后進入儲水箱??此讫嫶髲碗s的機械,其實原理很簡單。因為很多機械設備都是基于最基本的原理設計的。
看上圖,石油開采出來后,為什么有個管道一直噴火?其實就是開采油田是的“伴生氣”,收集起來吧,數量太少,不值得費事,成本還過高。而這些衍生氣體如果不進行處理,就排放到空氣中,當煙氣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引發爆炸,發生危險。因此,我們利用氣體密度最小的原理,而這些氣體主要就是天然氣,成分為甲烷,通過煙氣系統(空放火炬)引到高處,用點火槍將這些伴生氣燃燒掉,是最有效解決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總能看到磕頭機采油區附近有煙囪管道一直冒火的景象。大家不要大驚小怪。
原創作品,謝謝閱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深井泵與透平泵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深井泵與透平泵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