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煙臺軸流深井泵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煙臺軸流深井泵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南水北調的水位提升靠什么?
謝邀,作為一名水利人,畢業于武大水院(老武水),簡單談一下這個問題吧。
南水北調工程是國家的戰略工程,通過修建水利工程來實現水資源空間上的再分配,協調兩地的水資源狀況。
那么祖國地勢高低起伏,長距離的調水勢必有從總水頭低的地方往高的地方的調水需求。怎么實現吶?
道理很簡單,利用抽水泵來增加水的勢能,提高總水頭,比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江蘇徐州段至山東東平段,地勢一直在抬升,就是采用多級泵站一級一級提升。來實現的水往“高處”走。并非采用大家以為的自流方式。那是不可行的。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創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泵南水北調東線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東線泵站群工程,工程實施分三期,第一期工程共計增建泵站21座,工期6年; 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工程基礎上增建泵站13座,工期3年; 第三期工程,在第二期工程基礎上增建泵站17座,工期5年。 南水北調東線第一、二、三期主體工程共計投資420億元。
謝謝邀請,南水北調是我國跨世紀的四大資源調配工程之一,其他三項分別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這些都是來解決資源供需矛盾的工程。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南多北少,特別是華北地區,又是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
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線,目前已經建成的有東線和中線工程,西線工程目前仍在規劃之中,并沒有開工建設。在建成的兩條線路中,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取水,往北京、天津調水,全程可以自流。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的揚州取水,通過京杭大運河往北調水,由于該線路在黃河位置地勢最高,所以從長江調水到黃河段,總落差大約是65米,從長江至黃河附近的東平湖總共需要建設13個梯級抽水站,向上提水。
作為工程專業的高級工程師,愿意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衡,長江流域以南地區匯聚了中國大部分水資源,為了解決廣袤的北方大地水資源嚴重匱乏問題,中國規劃了東、中、西三條南水北調線路。
目前已經建成,正在運行的有中線和東線調水。西線調水方案還在研討階段,沒有進入實施。
中線調水采用了一次性投資較大,后期成本較低的自流方案。
東線調水,由于取水口揚州水位低于用水地區高程,需要人工提升水位。
東線南水北調工程,主線共建13級提升水位的大型泵站,將水位提升了65米,使長江水到達了黃河北岸。黃河北岸到華北平原的天津地區,完全自流。
東線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了蘇北、山東、河北、天津的缺水問題。所以在江蘇、山東還建有許多支線和泵站。總投資超過420億。
這種人為提升水位的調水方案,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少,但后期成本高,調水受限較大。
我學地理,早已退休,謝謝邀請。我認為中國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平衡,南水北調實屬必要,但南水北調在國家財力和科技能力都能做到的基礎上,應盡可能的釆用自流通水方式實行,這對于減少能源消耗、實現減少碳排放以及供水長期持續可靠都有巨大意義。中線調水工程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從長遠看,國家應進一步著手紅旗河引水工程開發建設,拓展水源,解決西北華北缺水的發展瓶頸。有了水,干旱的環境得到扭轉,資源豐富的新疆內蒙甘肅寧夏陜西山西等地區的發展建設會突飛猛進,不僅會改善中國東西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的局面,還必將鞏固國防、從根本解決反動勢力制造民族對立丶分裂國家的歷史之患。應當看到,紅旗河工程是一個有著巨大政治歷史經濟意義以及空前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創新性工程,在中國和人類發展中怎么評價都不為過。
南陽至北京中線南水北調水位提升是:利用南陽市淘岔出水口和各省市之間的落差,是全線自流輸水,全程沒有提灌站,僅有一座加壓泵站。
在北京房山區惠南莊建有一座大流量(也是未一個)加壓泵,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標志性建筑物。
南水北調的確存在從低處向高處提水的情況,其依靠的就是水泵提升,消耗電量,至于提取水量所耗費的電能,與泵站的性能、需要提升的高度等等因素有關,從理論上而言,是存在有可能高于電費的情況,同樣原理的還有抽水蓄能電站(用電能抽水到高處,再用高處的水發電),看似都不經濟,但是其實這些事現階段人類所依賴的科學手段。
南水北調既有抽水泵站,也有自流渠道
“水往低處走”是人類早已熟知的規律,如果從科學角度來說,那就是重力作用,既然是科學規律就很難打破。中國水資源南多北少,而且北方工業人口相對較多,這就和用水發生矛盾,怎么辦呢?早在很久之前,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就知道了調水,通過修建運河調水。
在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提出了南水北調的思想,但是經過長期的規劃論證,南水北調工程在得以上馬,很多人覺得南方地勢低,北方地勢高,要克服這個問題,就得修建泵站,其實并不如此。
南水北調分為中線、西線和東線,西線由于地質復雜,現在還沒有建成,而東線和中線已經開始供水了,其中中線從南陽的丹江口水庫調水,經過河南、河北,到達北京,全線自流,也就是中線不需要提水,依靠重力即可完成,其調水很經濟。
相比于自流的中線,東線工程就復雜了,由于地勢原因,東線工程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泵站群,利用泵站群提水發電,但是泵站群在提水時,需要消耗電能,所以相比于中線的全線自流,會造成經濟浪費。
電費和水費怎樣計算?
對于泵站運行產生的電費怎么樣計算呢?其實可以簡單計算,例如要將1m3/s的水提升10m,也就是1小時需要提水3600m3,則對應的能量功率可以近似認為是:Q×H,也就是10kW,考慮損耗,10kW往往不可以,認為有20%的能量損耗掉,那就是需要的功率是12kW,1個小時需要的就是12度電,也就是3600m3的水提升10m,一個小時只需要12度電就可以,經過計算,發現還是比較經濟的。
可以看出,泵站所消耗的電量主要和要提升的高度以及泵站的效率有關,但是從水費角度來看,還是相對經濟的;但是其實費用并不能這樣直接計算,因為泵站投資有固定成本,泵站運行維護、檢修也都需要成本,電價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泵站提水還是相對很不經濟的。
不經濟為何還要采用?
其實現在很多工程手段并不經濟,被人熟知的還有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電能將水抽到高處,再利用高處的水發電,怎么看怎么不經濟,其實也確實如此,抽水需要能量損耗,發電也需要能量損耗,一來一去,原來10萬度電,經過一圈折騰就變成了8萬度電。
但是抽水蓄能電站和泵站提水一樣,都屬于不經濟,但是就目前人類的認知來看,無法不消耗能量違反自然規律,也就是違反自然規律,付出的就是能量損耗,而泵站提水可以解決水資源的不均衡問題,抽水蓄能可以解決電能無法儲存的問題,這些都是關系資源調配的重大問題,相比于消耗浪費的那點能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因此,即便不經濟,但是為了社會的均衡發展,這些手段仍然為社會做出著重要貢獻。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煙臺軸流深井泵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煙臺軸流深井泵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